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史学热点

 >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2023-10-16 12:57:37 242浏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泱泱华夏几千年文明历史,大概共有四百多位正式在册皇帝,而其中能被大家公认为“千古一帝”的,也就只有四位,而他们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让后世帝王难以望其项背。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1、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先后灭六国,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并奠定中国本土的最初雏形。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对内统一货币、度量衡,筑长城、修直道、通水系。晚年苛政虐民,严刑酷法、大兴土木,求仙入海,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2、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在位50余年,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在文化上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他奉行“攘夷拓土”的拓张战略,大破匈奴,向西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南征南越、闽越,并打通西南诸夷,将帝国疆域推向巅峰,周围无论少数民族,还是倭国、朝鲜、约旦、暹罗、西域等50多个外藩属国,无不臣服,年年朝贡。汉武帝晚年虽崇信方术、用武过盛,爆发巫蛊之祸,但颁发了《轮台诏》自悔,不失为一代明君。

3、唐太宗

公元626年的时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父退位,夺得皇权,让李世民备受争议。李世民对内文治天下,实现休养生息,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拓疆土,四方臣服,万国朝贡,让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尊为“天可汗”。李世民知人善任,跟随他的功臣都被善待,除侯君集造反,但他的家人都得以善终。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尊重人权,对于一些死刑犯也酌情释放,这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4、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玄烨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康熙坚持大胆起用汉臣,发展经济,对外坚持以铁腕政策维护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亲政后,取得了对三藩、沙俄战争的胜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联络蒙古各部,实现国土大规模扩张,领土面积超过盛唐时的巅峰状态(1237万平方公里),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很多历史学者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康熙一生标榜仁政,但到了晚年开始倦怠政务,出现吏治败坏、九子夺嫡等现象。

秦始皇嬴政简介

1、秦始皇,名为嬴政,其母为赵氏,出生在河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完成统一版图的秦朝开国帝王,开创了君主制度,为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下了基本格局,他是一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位的作为、思想被誉为“千古一帝”。

2、秦始皇为秦庄襄王的儿子,但因其母赵氏生性放荡,故有秦始皇的父亲为吕不韦一说,但历史已成为过往,一切皆为后人揣测。秦始皇刚为秦王之时,由吕不韦和其母男宠执政,为夺回朝权,在他二十余岁之时,秦始皇一举迁灭叛臣,逼杀吕不韦,任用能臣,开始他统一和扩张疆土的征途。

3、先后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天下割据分裂的状态,统一了天下,结束这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皇帝”的尊号,中央集权等制度,废除原有分封制,吸收精华统一了法律,加强对贵族诸侯管制,防止分裂复辟行为。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为扩张版图,亲自率兵南征北伐,使秦朝初期的郡数大大增加,使秦朝领地得到扩展。

4、秦始皇统治时期,统一了文字,也控制了思想文化,进行“焚书坑儒”,以达到禁止私学的目的,严重干扰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融合。且在位期间建立了万里长城,而也因此使徭役繁重,百姓多惨死其中。且秦始皇多爱享乐,浪费无度,先后五次的巡游更是使百姓生活困苦。

汉武帝刘彻简介 

1、汉景帝刘启的皇后薄氏没有子嗣,所以刘启立了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刘启姐姐馆陶公主想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于是将女儿许给刘荣,但被栗姬拒绝了。馆陶对此怀恨在心,于是将女儿嫁给了王氏之子刘彻,并时常在刘启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而夸刘彻是可造之材。刘启最后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而改立刘彻为太子,并废皇后薄氏,改立刘彻之母王氏。

2、刘彻登上皇位后,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进一步巩固了皇权。刘彻建立了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用人方面,刘彻采取惟才是举的标准,其皇后卫子夫就是从奴婢中选出来的,而有名的将军霍去病则是从奴产子中选出来的。在军事上,刘彻派霍去病等人击溃了匈奴,并吞并了朝鲜、百越、大宛等地,使汉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方面,刘彻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刘彻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功绩,但其在位的后期穷兵黩武,又发生了巫蛊之祸,给刘彻留下了负面影响。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