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诗词大全

 >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出处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出处

2023-12-24 11:48:07 1257浏览

《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晁错被杀的原因。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出处:

1、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意思是:指能成就大事业的,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2、成大事者。出处:唐宋苏轼《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3、不拘小节。出处:南宋范晔《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译文:性格敦厚朴实,不拘泥于小的事情。

《晁错论》的赏析:

1、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

2、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3、文章第一段为泛泛概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起句看似虚写,实则却在暗说汉景帝时国泰民变中隐含着的诸侯之患。

4、接着,作者便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坐观其变”而不对祸患采取措施,那么祸患便会蔓延得无可救药;“起而强为之”而不等待时机,则天下也同样不能保持治平变定的局面。作者说的“起而强为之”,暗指晁错的削落。

5、下面,文章又结止上两句的意思。引出“仁人君子豪杰之行”的作为,以此而暗与晁错柑比。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晁错失败原因的评论。这两句堪称全篇关键之处,是作者论说的中心。

6、在此处,它还有承上启下的妙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上承“起而强为之”;“苟以求名者”,下启“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后面,“天下治平”几句,暗写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几句,又虚写七国起兵后晁错的态度。

7、因此,首段虽没直接点出晁错,但却句句在写晁错。抽象中有具体,虚写里含实写,虚实相生中既使后面的论述高屋建扳,又让文章排宕开闺,具有一种滔滔的气势。

8、作者生活时代,治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徽,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文章由虚而实,由实而气势滔滔,由气势滔滔而渐渐平缓,把舒缓与紧凑有机地融为一体。

《后汉书·虞延传》的影响:

1、文学影响

《后汉书》对六朝正史及后世史书的文体风格有明显的影响。范晔在编写《后汉书》时,既是声律、骈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除《梁书》《陈书》等史书外,其余各史的编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汉书》骈体及华丽文风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等就受到了范晔《后汉书》的影响。

2、史学影响

《后汉书》史学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后世史书著作体例上,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苑列传》的设立。《后汉书》设《文苑列传》之后,《魏书》《晋书》《北史》等皆设《文苑传》,《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则皆设《文学传》。

未设文学传或文苑传的《宋书》和《周书》,也对各代文学的源流派别附有长篇论述,可认定为文苑传论或文学传论的变体。二是史论体式。《后汉书》涉及讨论了序论赞的功用、内容以及是否必须设置等诸多问题,且《后汉书》的序论赞体现出论史的自觉意识,明确了序论赞的功用—“评论”,确立了“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的史论宗旨,开启了新的史论体式。

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中的《春秋》《三史》记述的地名,对于研究前郡县制时代的施政区域问题和郡县制形式下的政区地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现实意义:

1、欲成大事必阔胸怀,要有海纳百川之容,眼界要有天地之广。不受一时一事的得失所阻,不被暂时的困难和矛盾束缚。成就大事,要深谋远虑,趋利避害,谋定而后动。成大事不拘小节的重点是,所有的全盘计划,布局和策略,要紧紧围绕大局而行。属于事先的规划谋略。

2、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体现在生活当中,以及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和负面情绪上。因为,一个干大事之人,如果太留神在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么,他的思维,他的心志、他的情绪,将会容易被这些小节所干扰、所局限、所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