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作家作品

 > 

范进中举出自哪部小说

范进中举出自哪部小说

2024-01-25 16:15:24 1034浏览

“范进中举”这一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篇看起来简单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在抨击古代“僵化”的科举制度。同时,范进中举中,范进周围的人趋炎附势,表现出了畸形社会,人们对于功名富贵的迷狂。

范进中举出自哪部小说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它描写了一个屡试不第的童生范进突然中举后,不仅他自己喜极而疯,连带着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从之前的鄙夷讽刺转变为迎合奉承、前呼后拥,连乡绅都开始给他赠银赠物。

而这些改变的背后,蕴藏着当时科举制度下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这些情节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的辛辣讽刺。

为什么“范进”是在抨击科举制度

无论是从“范进中举”这一篇文章中来看,还是从整部《儒林外史》来看,范进之所以能从一个落魄的穷酸成为一个正四品的大官,都是因为能在科举中“高中”,才得以开始。要说吴敬梓写“范进”的目的是想要抨击科举制度,或许显得有些牵强?  

但事实上,恰恰是因为“范进”是通过科举走上的仕途,才真正地表现出了吴敬梓抨击科举制度的意图。因为吴敬梓开始写《儒林外史》的时候,正好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生萌芽的时期。

从清王朝那个时期来看,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社会反而是一件好事。紧随大时代的发展,不仅能免去后来的近代战争,还能很好地将清王朝看起来的富裕落到实处,继续成为世界上第一的国家。

但同样的还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原因,那些思想逐渐在时代的影响下“觉醒”的人无法越过日渐“僵化”的科举制度,成为改变天下的人。  

而恰好,吴敬梓几乎就是最初的那一代,有了资本主义思想的人。但由于科举制度无法更改的原因,吴敬梓不仅连一个举人的名分都没有拿到,就连仕途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相比之下,到了五十四岁还是“童生”,但在考上“举人”之后立刻“时来运转”的范进,就显得格外的落后。

这一点,不仅是表现在“范进”这个人唯唯诺诺的性格上面,还体现在那些从范进“中举”开始,就转过头来巴结他的“乡绅豪杰”身上。 

例如在范进中举之后,第一个跑到范进家里,又送银子又送房子的那位“张乡绅”。这位乡绅不仅在言语上自称“小弟”,还用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拉近和范进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在范进这位“老爷”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范进的人物评价

1、范进的可悲在于他的精神已经被科举制污染。范进渴望科举成功,借此为阶梯爬上社会上层,也因此使得悲剧在他自身的追求中升格。因为,科举成功后随之而来的功名利禄对于范进来说,就像是"风月宝鉴",范进只看到了镜子中美人多娇,却没有看到惊骇的一面,科举制的毒液浸入骨髓而不知。而范进在文中的很多表现,都可以看出科举对他的荼毒。

2、《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一个懦弱且自卑自贱的形象。他从二十岁开始科举一直考到了五十多岁,几十年科场失利使得他过了半辈子潦倒的生活,他已经失去了个人的尊严。比如,在面对自己的老丈人的呵斥与辱骂时,他只能唯唯诺诺的应道"岳父见教的是"。

并且几十年中他从没有自科考之梦中醒来,因为宗师的施舍在年过半百之时才中了秀才,但是,这又让他从心中燃起了对科举的欲望,顶着被自己的岳父骂的狗血淋头,他还是偷偷去考了试。足见,范进对于科举制几十年的痴迷,表现出封建科举之下对人格的荼毒,这是他的可悲之处。

3、而范进中举后,他终于要和困扰了一生的穷困告别,使得他悲剧的形象更加升腾。比如,中举的消息传来之后,范进喜极而疯,直接不省人事,醒来后又开始疯疯癫癫,足见几十年科场失败,使得范进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科举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成了被科举异化的可怜虫。这也是对他悲剧形象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