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人文地理

 >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2023-12-17 08:36:56 234浏览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其实,“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说法与古代天文学有关。二月二为啥“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龙抬头”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观点认为,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组合想象成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认为东方为木,属青色,故称其为“青龙”或“苍龙”。

《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当地平线上渐渐露出龙“角”,说明春天来了,即民谚所言“龙抬头”。

也就是说,“苍龙七宿”冬季时隐没在地平线下,等到农历二月初以后,黄昏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但苍龙的身体仍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所以是“龙抬头”。

龙有很多吉祥的寓意。在古代,尽管礼制森严,但平民百姓并没有放弃对龙的喜好和崇拜,节日里要有龙,如正月十五要耍龙灯、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等等。

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节日也经历了一个有趣的演变过程。

赵运涛表示,大约在唐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过“二月二”,只不过最初“二月二”和“龙抬头”还没有太大关系,其习俗主要是挑菜、踏青等。

等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有关“龙抬头”的记载,如“今朝二月二,暂放龙抬头”。元代《析津志》提到,“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在明清时期记载岁时节日的典籍中,“二月二日龙抬头”的说法更为明确一些。如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

从节日内涵以及习俗上来看,自古以来人们便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阳气生发,万物复苏

在农业上,“龙抬头”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赵运涛举例,比如“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万物复苏,接下来的一个节气就是惊蛰,古人认为,龙是百虫之长,它得先醒来,到了惊蛰,才能春雷乍动、唤醒万物。

当然,有些害虫醒来后,有可能会危害人或者庄稼。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熏虫”,将害虫提前消灭掉。

古人认为“二月二”迎来青龙,龙主管着下雨,此后雨水也就越来越多了,适合耕种的季节就此到来。恰如民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南方此时有祭祀社神的习俗,祭祀社神继承的是传统“春社”的习俗,春天是耕种的开始,人们祭祀土地神,希望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北方比较缺水,古人认为龙主管降雨,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往往对龙的崇拜更高一些,而南方雨水比较充足,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更高一些。

所以,同样都是过“二月二”,北方地区的习俗大多是将饮食、舞龙等习俗与“龙”结合起来,希望多下雨;南方地区则是“土地崇拜”,会有祭社神等种种习俗。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春耕生产渐次展开。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在二月二这天,各种吃食也沾了龙气,被赋予一个个霸气的龙名字,吃了纳祥转运,一年都有好运来!

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还管馄饨叫“龙眼”、饺子叫“龙耳”等。

1、龙须面,“扶龙须”

长长顺顺的面条是二月二的传统美食,寓意着人们健康长寿、一年顺顺利利、好运源源不断。

当然,也不是所有面条都叫龙须面,得是又细又长、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那才叫作“龙须面”,现在超市也能直接买到。

相比炒面来说,【扁豆焖面】油脂小,营养均衡!焖出的面营养损失还较小。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与脾性合,还可以春季祛湿。

2、猪头肉,“抬龙头”

龙抬头这一天吃猪头肉,意在应和“龙抬头”,一年都有好兆头的美好寓意!

各大超市、菜场的熟食店、卤味店里,猪头肉肯定畅销,建议今晚就可以提前买好,明天直接烹饪完上桌。

3、吃猪肉,“食龙肉”

说到龙肉大家肯定都好奇,啥为龙肉?

其实龙肉就是咱常见的猪肉(没想到吧)。猪在汉代时被称作龙,是古人心目中的圣洁之物。

4、吃饺子,“食龙耳”

饺子早些时候被称为“娇耳”,也是因为长得太像耳朵了,还因为长得像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好兆头。

逢年过年必吃饺子,它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日食物,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好寓意。二月二这天肯定也要来一盘“龙耳”饺子。

5、蒸懒龙,“去懒气”

懒龙也叫肉龙,它可是老北京人的最爱!

因窝在蒸屉里形状像龙而得名,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基本家家户户都会蒸懒龙。

6、吃米饭,“吃龙子”

米饭粒粒分明,形若龙子,所以“龙抬头”这天不少地方的人也有吃米饭之习俗,取多子多福、好运多多福多多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规矩一:祭龙神

我国素来重视祭祀活动,二月初二这天更不例外,祭龙便是这天重要活动之一。很多地方史志资料大都有记载,如《朔州志》曾有记载:二月初二日,相传“龙抬头”,城乡开庙祭龙,名为“引龙”。“引龙”又名“邀龙”“迎龙”“引钱龙”,是二月二祭祀龙的活动内容之一,一般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汲水引龙”,俗话说“龙司水,水润财”,二月初二早晨,很多家庭会在水壶里面放上些许硬币,然后出门走到附近水井或是湖泊、小溪打一壶水,回家途中边走边撒,但是不能完全撒完,最后到家之后,便将剩余的水、硬币一起倒入水缸之中,如此的做法意为苍龙会“按迹循踪”,引至家中,从而保佑自己家宅安宁,万事顺利。

第二种是“撒灰引龙”,《析津志·岁纪篇》中曾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二月二日清晨,人们便会早早起床,拿出提前准备的“灰”,有的家户走出家门,撒到河边或井边,有的百姓直接撒到大门之外,更有百姓撒到自家灶堂之中,然后围绕水缸再撒一圈。这种提前备好的“灰”种类不限,可以是灶灰、石灰、草木灰或糠。

规矩二:剃龙头

民间认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之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够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这天小孩理发,名为“剃喜”,借助苍龙抬头之时,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长大之后可以出人头地、才名显达、光耀门楣。大人若是这天理发,则有辞旧迎新之意,希望能够带来好运、财气。所以民间素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每逢此日,很多发廊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很是兴隆。

规矩三:吃龙食

古时百姓认为这天“龙威大发”,饮食方面也要懂得“规矩”,吃的食物都要以“龙”字命名。比如这天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饺子就是“吃龙耳”、吃春饼叫做“吃龙鳞”,吃菜角、油糕便是吃“龙胆”,同时很多地区都有吃猪头肉、吃炒糖豆的食俗,这些食俗寄托了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祈龙赐福等美好的愿望。

规矩四:不动针线、剪刀利器

民间认为,到二月二这天需要处处小心,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碰到剪刀,这天苍龙会在上空观望天下,若是动针线、碰剪刀,便会刺伤龙眼,这样龙便不能准时布云施雨。无论是不是庄稼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是每个百姓所盼望的,所以谁都不想伤害龙的眼睛。还有很多地区更为讲究,这天不能洗衣,害怕伤到“龙皮”,早晨打水,不能碰到井帮,害怕碰伤“龙头”。

并且妇女起床之后还要打着灯笼,或是点上蜡烛,照着房梁或者墙壁,边照边要默念“二月二,照房梁,蜈蚣蝎子没处藏”。蜈蚣蝎子这类“毒虫”,代表“霉运、晦气”,通过这种做法能够赶走霉运、晦气,这样苍龙才会过来,保佑自家能够家宅安宁,好运连连。

规矩五:敬奉碾子,不能磨面

民间素有“磨为虎,碾为龙”说法,古时在二月二日当天,人们需要早早起床敬奉碾子。相传碾子为青龙的化身,二月初一下午就要停止用磨,并且将石磨打扫得干干净净,初二一早便将碾子支起,方便“神龙抬头,就容易于升天”,据说这样,便能“细雨下的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为新一年图一个好彩头!

民间对于敬奉碾子,不能磨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若是想要碾压粮食,必会来回摩擦,若在这天做这些事,会将龙的身子刮到,并且容易砸到龙的尾巴、腰部,很不吉利,容易破坏、影响自己运势。

二月二龙抬头的顺口溜

剃头类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动物类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专吃老鼠的蛇)

二月二,龙抬头,虫虫蚂蚁往外游。

耕作类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忙着修犁头。

仲春二月二,谷种好落地。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门脑贴‘甘露’,精耕细作多流汗,今年又是大丰收。

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住家滚。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

二月二,敲梁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粮食没处搁。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二月二,敲门墩,坐下不动也生金。二月二,敲门垴,大的领着小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