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历史典故

 > 

纸上谈兵出自哪个典故

纸上谈兵出自哪个典故

2023-11-26 08:07:19 297浏览

“纸上谈兵”原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纸上谈兵出自哪个典故?

1、“纸上谈兵”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提到它首先想到的便是赵括,毕竟《成语词典》都将该故事的典故指向了赵括,出处则指向了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指的是谁?

1、赵括,男,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2、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纸上谈兵造句:

1、这些协议现在是从纸上谈兵的阶段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时候了。

2、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纸上谈兵,关键在于行动。

3、如果没有思科提供的服务以及通过其产品提供的可能性,业务移植到云端就会更像是纸上谈兵。

4、关于自由基的论题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让大家认识到自由基是高度活跃的分子并可能给细胞造成许多损害。

5、“我们将可能陷入数月和数年纸上谈兵的风险”卢森堡外资大臣简阿瑟伯恩警告。

6、政治不再仅仅是热点问题的讨论和纸上谈兵的竞选,美学也深入其中。

7、日本正面临的灾难超越任何对于灾后创伤和灾后恢复的纸上谈兵。

8、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成了纸上谈兵。

9、纸上谈兵没用。这绝对是一门令人受益的课程。

10、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就在于能否坚决落实,百分之百地执行,否则只会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11、所以,无论我们打算做任何事情,不要只是纸上谈兵,要行动,只有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有所领悟。

12、此方法打破以往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3、那个讲话脱离实际,是纸上谈兵。

14、但是这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须要最终展示出我们可以在球场上取胜。

15、在校学生写香蕉叶,而不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