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 91开学网

 > 

知识点

 > 

字词赏析

 >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是哪一首诗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是哪一首诗

2024-04-13 08:51:21 296浏览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出自唐代李绅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农民辛苦劳动了一年,终于获得了丰收,却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的剥削深重。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是哪一首诗?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一诗。

《悯农》全诗及翻译:

1、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

3、锄(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悯农》全诗赏析:

这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以“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与前两句连接起来便构成了处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

然后笔锋一转,就是在这样大丰收的情景下,却“农夫犹饿死”。巨大的反差把问题突出出来,令读者去思考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

接着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名家点评:

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淫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犹苦炎燠者,设身“日午汗滴”当何如?

吴乔《围炉诗话》: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锄禾日当午”云云,诗之所以难得也。

徐增《而庵说唐诗》:种禾偏在极热之天,赤日呆呆,当正午之际,锄者在田里做活,真要热杀人……及至转成四糙,煮饭堆盘,白如象齿,尽意大嚼,那知所餐之米,一粒一粒,皆农人肋骨上汗雨中锄出来者也!公垂作此诗,宜乎克昌其后。此题“悯”字,自必点出,若说得透彻,则“悯”字在其中矣。

吴瑞荣《唐诗笺要》:至情处莫非天理。暴弃天物者不怕霹雳,却当感动斯语。

贺裳《载酒园诗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碍诗之妙。如元次山《舂陵行》、孟东野《游子吟》、韩退之《拘幽操》、李公垂《悯农》(即《古风》)诗,真六经鼓吹。

李锳《诗法易简录》: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豳》之变风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二诗说尽农民遭剥削之苦,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而王士禛(《唐人万旨绝句选》)乃不入选,但以肤廓为空灵、以缥渺为神韵,宜人多有不满之论。